您当前的位置:今日河南
宝丰魔力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11-6-24 10:07:57

“宝丰魔力”系列报道之四

 从变戏法到民间文化产业

    魔术是宝丰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过去民间艺人是:“一捆围布一根绳,三根竹竿来搭棚,真真假假变戏法,换得银钱回老营。”改革开放以后,宝丰县域内以魔术为主,曲艺、歌舞为翼,气功武术为辅的各类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宝丰魔术达到鼎盛时期。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魔术真正成为当地一个支柱产业。目前,魔术产业已涉及赵庄、商酒务、肖旗、石桥、大营、张八桥、前营等7个乡镇,全县拥有1400多个民间表演团体,从业人员5.5万余人,表演团体总数和从业人员数均占全国的一半,全县民间团体年创演出收入已达4.02亿元。他们农忙务农,农闲从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有的还走出国门,到越南、缅甸、俄罗斯演出,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民间文化产业。

    “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宝丰魔术的魅力所在。宝丰农民登舞台点石成金,下田间能犁会耙,不少人靠玩魔术发家致富,有的还回乡办起了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宝丰民间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形成了全国唯一成规模的民间魔术、道具、表演服装市场,成为安排农村富余人员,增加农民收入、传播先进文化、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

    宝丰魔术走出了一条“农民自办文化、政府扶持农民办文化,文化让农民乐起来、富起来”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独特的民间艺术格局,成为绽放在中原大地的艺术奇葩,这种以非物质的生产方式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举,被中宣部、国家文化部称为“宝丰文化现象”,引起各级领导、政策研究部门及思想理论界的极大关注。2006年8月,宝丰县被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魔术之乡”。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杂协、省委宣传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主办,宝丰县委、县政府承办的中国·宝丰第三届魔术文化节和首届“宝丰杯”魔术邀请赛成功举办,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