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今日河南
大香山人文地理品读
发布时间:2015-11-23 11:07:10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被誉为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带,汇集南北物产,融合东西文化,是历史悠久且具有极强同化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华文明核心地带。位于这片沃土的大香山一带,又有其独特的人文地理条件,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拥有崇高的宗教地位。”

    我市所在的滍水、汝水流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单元,被称为滍汝文化。史学家普遍认为,滍汝文化起源于五帝时代。据《大戴礼记》所载:“青阳降居汦(同滍)水,昌意降居若(同汝)水”。滍水即沙河,若水即汝河,就是说青阳居沙河流域,昌意居汝河流域。大香山向东10公里有高阳华里,15公里有高阳古邑,20公里是高阳山,这一片地方在汝河的流域范围之内,应是高阳部落所居之地。由昌意部落衍生出来的高阳部落后来成为部落联盟的核心,高阳部落的酋长颛顼继黄帝作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史称颛顼帝。由青阳部落繁衍出来的高辛部落,继高阳部落之后成为部落联盟的核心,高辛部落的酋长承颛顼之后任部落联盟首领,史称帝喾。而尧为帝喾之后,舜为颛顼之后。

    以大香山为中心的几十公里范围内,考古发现的南召猿人居其南,灵井智人在其北。东有七千年历史的鹤腿骨笛出土,西有五千年历史的鹳鱼石斧彩陶缸现世,附近有多处相当于五帝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高阳山下的蒲城店遗址,时间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从时间上涵盖了从黄帝到尧舜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大香山一带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发祥之地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一带是中华文明基因链的重要一环。

●独特的地理条件

    我们熟知的伏牛山,上承接昆仑、祁连、秦岭东来,向东北的一支叫外方山,外方山又有一支古称大巴山的余脉,它像一条巨龙,在沙河、汝水间蜿蜒起伏,迤逦东行,中部一段,山峰迭起,巍峨壮观。在这里,大小龙山东西并峙,中间又有一峰突起,呈二龙戏珠之势,这一山峰,就是远近闻名的大香山——香山普门禅寺所在之地。

    伫立香山之巅四望,身边古寺宝塔高耸,殿宇巍峨,碑碣林立。举目远眺,西有大尧、外方之山雄峙,锦屏如画;东瞰黄淮平原,沃野千里,一望无际。大刘、凤翅、玉皇三山拱其北,拥汝水滔滔东流;雉衡、西唐、黄城峻岭屏其南,揽沙河曲折回环。

    以大香山为中心方圆百公里以内,是中原大地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这里又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带上,山地、平原相间,海拔高差不大,雨量充沛,气候宜于人居。

    这一带的古代交通可分为四纵三横。四纵:经过汝坟、叶邑、方城关,北通郑汴、幽燕,南达巴蜀、云贵,即古称夏路的大道为其一;经宝丰、滍阳、鱼陵、大关口,这一中原地区通向西南的捷径为其二;自汝州南来,经鲁山、鲁阳关向南的三鸦路为其三;经定陵(北舞渡)、舞阳、石门(今舞钢)、象禾(今泌阳象河关),是北方通往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上游的夏路一支,为其四。三横:沿汝河自西向东,是关中和洛阳畿内之地通往陈蔡吴越的重要通道,郏、襄古邑是汝河上的水旱码头,为其一;自木札岭西来,沿沙河向东,是关中及西北地区通向东南的要道,滍阳是沙河上的水道古津,为其二;过独树、保安、沿甘江河向东,是东出南阳盆地交通黄淮下游的古道,为其三。这四纵三横在滍汝流域编织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与丝绸之路相衔接。居于东、西和南、北诸文化元素交流融合的要冲。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孕育出了一个能够融合东西南北诸文化因子、培育突出人才的地理文化单元。

●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史传黄帝铸铜的首山和广成子研究学问的崆峒山,黄帝曾经到那里向其问询治理天下的道理。豢龙氏后裔刘累择居鲁阳,并在尧山筑尧祠,其后裔应龙氏所居的应乡,更在香山近前。周文王经这里化行南国,周武王封其弟于应,墨翟在这里创立显学,公输班在这一带精研工艺……

    这一带所涌现的历史人物和发生的历史事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东南几公里落凫山麓,就是晋楚湛阪之役的古战场,此战使南北两大集团形成均势,经过两次弭兵大会,实现了长达140余年的相对和平,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各种思想学说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向南十余公里犨东地方,秦末刘邦一战,打通经宛城、武关进入关中的道路,为灭秦兴汉创造了条件。刘秀昆阳一役,消灭新莽主力,为建立东汉打下基础。孙坚北上击败董卓,曹操自关中迎汉献帝至许,在这附近屯田,为后来的曹魏政权打下基础。刘备由此向西南发展,取荆州得西川为建立蜀汉政权做了准备。这里所孕育出的人才,大多具有志趣高远,虚怀若谷,超凡脱俗,个性鲜明的特点。

    沈诸梁统御方城之外,治理有方,平定楚国白公胜之乱,扶楚惠王复位,身兼令尹、司马两职而国家安定后主动让贤,终老叶地;鲁阳文君安定社稷有功,楚王本欲封其汝河流域广大地面,他怕子孙世居边陲对国家不利而坚辞不受;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屡出奇计助刘邦灭秦立汉,辞三万户封,仅领留地小邑,功成身退;大将冯异助刘秀建立东汉功勋卓著,当别人争功邀赏之时,而他却独处大树之下悠然自得,被称为大树将军;诸葛亮青少年时寓居平顶山下,耕读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里的山川大地引无数精英留恋。刘累迁鲁,东汉开国元勋骠骑大将军景丹遗言葬叶,北宋秦王赵廷美选定汝州为自己的最后归宿之地,大文豪苏东坡遍览山水名胜后把自己的墓园选在汝河北,元初镇国上将军都元帅塔里赤选定宝丰三堆山为自己葬地……

●崇高的宗教地位

    大香山一带民间有一系列围绕着妙庄王居古城治国、妙庄王坐镇擂鼓台、庄王三女儿妙善白雀寺修佛法得成证果的传说。

    今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内存有一通宋代石碑,碑文《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记述了唐代高僧道宣律师在终南山灵感寺行道时所讲的观音菩萨在香山寺礼佛成道的故事。“嵩岳之南二百余里,有三山并列,其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山之东北,乃往过去有国王名庄王,有夫人名宝德。王心信邪,不重三宝。王无太子,唯有三女,大者妙颜,次者妙音,小者妙善。三女之中,二女已嫁,惟第三女资禀绝异,名曰妙善……”碑文系北宋大学士蒋之奇撰,蔡京书丹,因而又称蔡京碑。

    吕安世原辑、蔡东藩增订的《中华全史演义》有:“妙庄王无嗣,祝于其国西岳香山寺,生三女,长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及长,父强令妙善毕偶,妙善不从,乃禁于后园中,善守静弥笃,再舍入汝州龙山县白雀寺为尼,暗命人劝化,不从。又厄以苦行,妙善朝汲水,暮听经,晨焚扫,昼柴炊,毫无难色,感动天神护佑。庄王遣五城兵马焚寺,妙善口叩灵山世尊,齿噬玉指,喷血成雨,救寺僧,三火三息。庄王怒,命捆押妙善入法场,以其母劝妙善,而志愈坚,父大怒,立命斩讫。玉帝赐以红光罩体,刀砍刀断,枪刺枪折,乃赐红罗绞死,一虎跳入法场,负善而去,至于黑松林中,阎君不敢收。会释迦如来显圣,指香山是其居处。妙善功成,割手眼治父病,持壶中甘露以救万民。上帝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所言与《蔡京碑》略同,不知吕、蔡二君引于何典,但证明妙善礼佛修成正果,成为观音菩萨一说流传甚广,同时也证明白雀寺、香山寺为妙善礼佛得道之地一说是得到认可的。

    同时,大香山一带还接纳印度佛教的经典教义,孕育和产生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汉传佛教经典。这证明了大香山一带文化的同化力、塑造力和辐射力。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大香山一带文化在中原文化和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是与大香山地区独特人文地理条件分不开的。